肥料是植物的粮食,科学地施肥包括肥料的合理施用量、正确的施用时期和科学的施肥方法.现在分述如下。
一、梨树的合理施肥量
合理的施肥量就是施入的肥料量恰好能够满足梨树的正常生长发育要求,达到结果多、品质好的生产目的。也就是说,施入的肥料量既不能过多,又不能不足以树体生长发育的需要量。如何才能做到达一点呢?生产中通常从以下方面入手。看树体树体生长发育状况和结果情况,是判断施肥多少的最直接的凭证。具体表现为:
- 1.种类不同,施肥量不同。如日本梨的需肥量就比我国多数砂梨要求高,鸭梨比白酥梨要求高。
- 2.树体状况不同,需肥多少不同。大树结果多,需则多;小树挂果少,则需肥亦少。结果多的大年,比结果少的小年需肥多。
- 3.树相是施肥水平的指南。树相是树生长势的好坏,具体表现为枝,叶,芽、花,果的生长好坏。生产中指导施肥的关键树相就是看枝、叶、芽的表现。
生长良好的树相应当是:枝条的节间与节粗细相称,长梢挺进有力、粗壮,皮色鲜健较深且富光泽,曲枝后富有弹力,能迅速恢复。往新梢生长期中,基部叶片大,色泽深,较厚。第一轮叶节数多(即枝片自下向上,叶片由小而大,当至某一叶最大时,又渐转小,到最小一张后又渐次转大,第一轮叶是指开始第一叶到最小一张叶之间的叶节)。能及时停止生长。在休眠期中,枝上的饱满芽多,具有饱满芽的短果枝多、芽大,芽鳞紧抱,手捏坚实,芽鳞色深,富光泽,新梢上叶枕大,盲芽少。
如果达不到上述树相要求,那么就应当通过肥水及其他措施加以促进(弱时)或控制(强旺时)。
二、施肥时期
在梨树生产中,根据肥料性质和肥效供应时间的长短,将肥料可分为基肥和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是较长时期供给果树多种养分的基础肥料。而追肥又称补肥,是指速效的化肥类,能够及时补充供应树体的生长需要。
- 1.基肥以秋施为好,结合土壤深翻一次进行。一般早熟品种在果实采收后,中晚熟品种在采收前,宜早不宜晚。
- 2.追肥可以分为如下时期:
- (1)花前追肥。
- (2)花后追肥。一般说花前追肥一定要施,花前施足,花后即不必再施。
- (3)果实膨大和花芽分化期追肥。
- (4)果实生长后期追肥。置要解决大量结果造成树体营养物质亏缺和花芽分化的矛盾。尤以晚品种后期追肥更为必要。
以上各种追肥,可区别不同情况,因地因树制宜,灵活掌握。哪一时期缺肥就在哪一时期施,不必每个时期都行追肥。
三、施肥方法
- 1.基肥的施法主要考虑施肥深度、范围和形式。深度应根据根群分布深度来确定;施用范围可根据水平根主要根群分布范围来确定。肥料多,可普施,或沟施等;肥料少,则可穴施,穴的大小深浅,也根据肥料多少与根群分布来决定。现将主要的施肥方式分述如下:
- (1)环状沟施。即在树梢下的部位,开一圈深沟,宽30~60厘米,深约30—60厘米。如肥多,也可加宽加深或向内再挖一圈沟,可稍浅狭,形成双环沟施。为了便于挖深,往往可以加宽沟的宽度。把肥料与表土均匀混和,施入沟中,然后上覆心土,并结合灌水。此法适宜于稀植树。
- (2)放射状沟施。以主干为中心,向四周挖均匀分布放射状沟4~8条。沟的外端可达树冠外,沟的内端起点,应根据树的大小来决定,以主要根群分布区的内侧范围中为好。沟的长短宽窄深浅,沟的条数多少,要根据树冠大小,根群分布的范围和肥料的多少而定。沟的宽、深一般为30~60厘米,内浅外深,将肥料与表土拌和施入,上覆心土。此法适宜稀植树。
- (3)穴施,即在树梢下一圈的位置上,开4~8穴,穴深45—60厘米,将肥料与表土拌和施入穴中.上覆心土,肥料多,穴可增多。
- (4)沟施。即在主干一米以外的行间开沟,沟深30 -80厘米,宽40~60厘米,将肥料与表土拌和施入沟中,上覆心土。可以隔行沟施,适宜密植树。
- (5)撒施。密植园进入丰产期后,可将有机肥全园撒施,并及时耕翻。
- 2.追肥的施法
- (1)上壤施肥。其方式方法与基肥方法基本相同,但不必深施,一般深15厘米左右即可,也可施入原基肥的沟穴中,还可以在树盘上撒施,施后中耕灌水。
- (2)根外追肥。根外追肥,又叫“叶面施肥”,就是把肥料配成低浓度溶液,喷到枝,叶,果上,然后吸收入树体内。这是一种辅助性施肥,经济简便,效果明显,为果树上普遍采用的方法。
根外追肥在下列情况下应用作用较大:花期、果实膨大期等需要大量营养物质时;根系吸收感到不足时;根系活动能力较弱时(如移植后的树,或在土壤干旱,又无法灌溉以及7~8月问根系生长活动相对较弱时);土壤中对某种微量元素供应不足或易补土壤固定,不易被根系吸收利用时:因某种灾害(如冻害、寒害).树势衰弱急需恢复时。另外,为了省工,一些肥料常可与农药混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